今日澳洲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罕见视角曝新西兰女监“我的狱友全是双性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近日,新西兰社交媒体上,一位网名为Intrepid-Speed8155的网友发起了一场“随便问我”(AMA, Ask Me Anything)活动,分享了她在新西兰某女子监狱服刑的经历。她自称无辜,因被指控而在候审期间被关押数月,目前已保释。这位女性以坦诚的口吻回答了网友的各种提问,揭示了女子监狱的日常、人际关系、管理现状以及社会问题,提供了罕见的内部视角。

以下为根据问答整理出来的文字。

从意外入狱到保释:她的故事Intrepid-Speed8155从未想过自己会成为囚犯。

她坚称自己不属于监狱,与典型囚犯群体格格不入,因被指控而被关押候审,辗转于候审区、候审与已判刑混合区以及低安保区。

为避免暴露身份,她拒绝透露具体指控,但提到警方仅需“合理怀疑”即可逮捕。

她因表现良好被转到低安保区,目前已保释,但仍受宵禁限制。


图片均为示意图,与讲述者无关

她在监狱中善于交际,与几乎所有遇见的人都有互动,因此对监狱生态有深入观察。

她坦言,糟糕的律师导致她在狱中多待了时间,这段经历打乱了她的生活计划,但也让她重新审视人生。

社会生态:人际关系与生存法则在她所在的监内,人际关系复杂而微妙。

她观察到,许多女性公开表示自己是同性恋或双性恋,她的狱友全是双性恋,多次被问是否想要“女朋友”。

漂亮的女性往往受到更好待遇,社交上更占优势,比如更容易获得电话使用权。

令人意外的是,因暴力罪名(如谋杀)入狱的女性反而更冷静。

她与两名谋杀犯和一名暴力指控者关系良好,称她们“聊天愉快”,远比想象中温和。


监狱里的小偷小摸现象令她震惊。

免费发放的食物如黄油、牛奶,甚至用过的袜子和内衣,都可能被偷。

她认为这是因为许多囚犯在外界缺乏支持,习惯于争夺微小物品。

她反思自己的优越生活让她无需偷窃,而这些行为反映了囚犯的绝望与无助。

她提到,监狱中大多数囚犯是毛利人,许多因无保释地址或无社会支持而导致入狱,凸显了社会不公。

监狱管理等级:三种分区监狱生活的日常安排因单位不同而异。


她经历了三种分区单位:

候审区:环境最差,多为戒毒者,每天锁23小时,仅早晨一小时解锁;

混合评估区:稍好,解锁时间稍长,有小型花园;

低安保区(囚犯口中的“翻墙”):最理想,工作囚犯可从早6点解锁至晚5点,自由度最高。

她提到,低安保区过去仅限已判刑者,现好行为的候审者也可进入。

但若斗殴或持有违禁品会被送回评估区。

她批评狱方管理混乱,因人手不足效率低下。

入狱介绍本应首日进行,她却等了3天才收到信息手册。

初始电话需主动争取,解锁时间、日常安排无人告知,需靠其他囚犯指导。

物品配送常出错,例如超市订单被送错单位,耗时3天才送达;探视审批花3周且未通知;她的衣物曾被误没收。

她还提到,狱警态度不一:负责医疗、探视的“跑腿”狱警友善,部分狱警同情心强,私下问她,是否感到安全。


但也有狱警高高在上,或因讨厌工作而拖延处理请求。

设施方面,牢房配有双人床、桌子、独立厕所和淋浴,条件“对监狱而言尚可”。

低安保区可自带水壶,部分有收音机,但不是所有牢房有电视,部分因斗殴损坏。

卫生用品如卫生巾充足,甚至有囚犯用新卫生巾擦地板。


清洁由囚犯自行完成,配备扫帚、拖把和消毒剂。

帮派活动以及工作、培训机会帮派活动是另一个关注点。

与男子监狱不同,她未察觉明显的帮派氛围。

囚犯间没有固定派系,餐桌随意坐,多数人独行或与一两人结伴。

一些女性虽自称“认识很多人”或与帮派有关,但多是低级别关联或虚张声势。

她注意到,许多囚犯有亲属也在狱中,犯罪似乎与家庭环境密切相关。

在工作与课程方面,存在有限的再教育机会。她一到低安保区就申请工作,但因职位有限未成功。

监狱工作报酬极低(每小时几分钱),但吸引力在于解锁时间长。

她想在厨房(为全体囚犯做饭)或配送部门(打包每周超市订单)工作,觉得这些工作有趣。

课程如咖啡师培训对未来就业有益,可在员工咖啡厅工作并获就业帮助,但她因服刑时间短未能参加。

工作和课程优先分配给已判刑者,候审者需长时间服刑才有资格。

食物与“监狱货币”食物质量出乎意料地不错,量也充足。

她尤其喜欢牛肉炖饭和肉末饭,称“可在餐厅付费吃”。

囚犯用饼干、奶粉自制“监狱蛋糕”,但她不喜欢。

她分享了一个生存技巧:当护士问是否吸烟时,永远回答“是”,可获得含片。

含片可在号子内作为“货币”,可换饼干、巧克力、衣服等。

在低安保区,一双拖鞋可换80-100纽币的东西。

走私与违规:监狱的暗流毒品走私普遍,囚犯间常开玩笑“谁都认识藏毒的人”。

低安保区因警犬随机搜查较难藏毒。

斗殴每天发生,候审区最严重,每2-3天需狱警干预,常见拉头发、拳打、砸盘子椅子,受伤者如黑眼圈常见。

低安保区斗殴较少,但若发生会被逐出或失去工作。

涉及伤害儿童的囚犯(如儿童性侵者)会被孤立,无人愿与之交往。

她遇到两名谋杀犯,因杀害儿童性侵者入狱,其中一人公开表示不后悔。

心理适应与外界联系初入监狱,她因恐惧哭了很多。

一名狱友(戒毒者)威胁要打她,禁止她开灯或发出声音,让她倍感压抑。

两周后,该狱友道歉,称因戒毒情绪失控。

她因外向性格和外貌受优待,常被主动接近,获优先使用电话等便利。

她认为保持友善、自信,可避免被欺凌。

每天解锁期间有两次15分钟电话机会,但电话数量有限,她因幸运每天能联系家人朋友。

入狱后,手机被没收,取消各类订阅需家人协助。

她说,释放后,她第一件事是吃蛋糕,目前忙于享受美食、看电影、健身,因宵禁和案件未了,尚未联系许多朋友。

对囚犯背景的深思她估计,超70%的囚犯因成长环境(如家庭犯罪史、毒品圈)入狱。

她提到一名自18岁起多次入狱的狱友,有聪明有才华却困于抢劫和冰毒,除了这两件事情,完全不熟悉其他的事情。

另一名双重谋杀犯因悲惨童年(被父亲性侵)犯罪。

她认为政府应介入打破恶性循环。

她还将新西兰女子监狱与美国网剧《女子监狱》(Orange is the New Black)对比,认为新西兰的现实中食物更充足,私人淋浴和厕所更好。

她还提到,监狱生活最糟的是独处23小时的单人牢房,无电视、无手表,充满孤独;最好是低安保区的解锁时间和轻松的社交氛围。
ref:https://www.reddit.com/r/newzealand/comments/1ntdlnc/just_got_out_of_womens_prison_ama/
回复 编辑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繁體中文| 联系我们|小黑屋|今日澳洲  

GMT+10, 2025-10-8 13:24

© AusToday.com.au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