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来自加沙地带的现场视频在社交媒体刷屏:一支自称“人民力量”的武装小队,在南部汗尤尼斯郊区,公开控制粮食援助分发现场。
画面中,手持轻武器的成员维持秩序,又在分发完毕后迅速消失。
外界不禁发问:哈马斯还能掌控加沙吗?以色列会否借机操控局势?加沙的未来将走向何方?
2024年8月,联合国人道事务协调厅(OCHA)正式宣布,加沙北部部分地区进入“饥荒”状态。这片土地,正在经历自2007年以来最严重的社会解体。
回溯到2023年10月,以色列与哈马斯爆发新一轮冲突。进入2024年后,以色列军事行动不断深入。2025年3月,以色列军方破坏停火协议,加沙局势急转直下。
阿克莱德(ACLED)数据显示,仅2024年3月至2025年5月,巴勒斯坦内部暴力事件已超220起,死亡约400人。
警方、部族、帮派头目、反哈马斯分子、被控通敌者,甚至普通商人,都成了枪口下的牺牲品。
2025年6月,哈马斯在北部公开处决通敌者,并宣称击毙50名“人民力量”成员。但在南部与中部,哈马斯的控制力大幅削弱。
多个武装团体开始割据自立,最活跃的如“人民力量”、“中央营地自卫队”等,人数从十几人到百余人不等。这些团体,有的与以色列有默契,有的主打本地家族利益,更多则是为生存而战。
国际救援机构透露,自2025年3月起,他们已难以与哈马斯建立有效联系,反而要和各种新势力不断“打交道”,甚至被要求缴纳保护费,否则援助物资随时可能被劫掠。
哈马斯一旦失控,加沙内部家族、部落和帮派会争夺地盘。以色列只需提供有限资源或“默许”,就能让哈马斯陷入多线作战,难以恢复以往的铁桶江山。
即使加沙陷入“索马里化”,无政府状态,以色列也认为,比让哈马斯独大要安全。
美国则在联合国召集多国磋商。白宫提出“加沙20点治理计划”,主张用临时国际委员会和稳定部队接管加沙,推动技术官僚治理,减少哈马斯和其他极端组织的影响力。
但现实是,国际部队难以介入,家族武装根深蒂固,谁也不敢保证秩序能否恢复。
世界粮食计划署(WFP)数据显示,2025年5月以来,加沙每日人道主义物资缺口高达70%。由于内部安全恶化,援助卡车常被拦截、劫掠。
以往只需与哈马斯打交道,现在却要面对家族武装、帮派乃至个人武装。很多地方已形成“谁控制物资,谁就是老大”的格局。
援助组织普遍反映,2025年春季后,勒索、骚扰、抢劫等事件暴增。他们必须向不同武装缴纳“过路费”,甚至有团体直接以武力劫持援助车辆。
更有甚者,部分团体公开在网络上出售抢来的物资。这种“黑市经济”,让加沙社会进一步撕裂。
而在中部与南部,部分家族武装得到以色列渠道的武器和资金支持,也有传闻称,美欧一些人道机构暗中与地方武装达成妥协,只为确保物资能顺利发放。
联合国官方报告警告,2025年加沙内部暴力事件7成以上发生在以色列终结停火协议后。国际社会担忧,加沙会否变成另一个“无主之地”,成为极端主义和犯罪滋生温床。
对美国和欧洲而言,加沙局势关乎中东稳定,影响本地区“安全带”布局。
美国推动国际治理计划,欧洲则关注难民外溢风险。阿拉伯国家多次呼吁国际介入,但因各自立场分歧,始终难以形成合力。
以色列则在分裂哈马斯和限制极端势力扩张之间摇摆。过往教训显示,任何单一势力独大或彻底无序,都将带来不可控的溢出风险。
2025年4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曾警告,加沙持续动荡将影响整个地中海东岸经济与贸易安全。
中国方面则一贯支持以巴和平进程,并呼吁各方重启政治对话,推动联合国框架下的多边合作。亚洲多国则主要关注地区安全和海上航运畅通。
哈马斯不再一手遮天,新武装如雨后春笋,外部势力各怀心思。谁能真正掌控加沙?是家族武装、国际委员会,还是依旧依赖“援助经济”苟延残喘?
历史一再证明,单靠外部干预或武力分割,难以为加沙带来长久的和平与安全。
只有真正回应当地民众的生存需求、推动社会重建和政治和解,加沙才有走出恶性循环的可能。
2025年的加沙,正站在人类现代史的十字路口。未来属于谁?谁又能把握这场混沌中的机会?世界都在等待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