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澳洲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颠覆认知:压力催生白发 竟会预防癌症发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你是否曾为突然出现的白发而烦恼?是否认为白发只是岁月无情的痕迹?2025年10月6日,东京大学团队在《Nature Cell Biology》发表的一项研究彻底颠覆了我们的认知:压力催生的白发,可能是身体对抗癌症的主动防御。这项研究揭示了黑色素干细胞在面临基因毒性压力时做出的命运抉择——耗竭导致白发,或者扩增引发黑色素瘤。衰老与肿瘤的“同根生”之谜

衰老与肿瘤常被视为“同根生”,但具体到单个干细胞层面,不同类型的基因毒性压力如何驱动黑素细胞干细胞(McSC)走向扩增或耗竭,从而分别呈现黑色素瘤或毛发变白等表型,一直缺乏在体时间分辨的命运追踪与机制证据。



尤其是生态位信号如何与干细胞内在应激反应耦合、共同决定命运,仍是领域卡点。东京大学医科学研究所衰老与再生分野/东京医科齿科大学(现科学东京)干细胞生物学/RIKEN等团队开展的这项研究,成功通过小鼠McSC谱系追踪、IR/UVB/DMBA/DBP模型与单细胞转录组分析,揭示了这一谜题。

黑色素干细胞的命运二分法

研究发现,DNA双链断裂触发的“衰老耦联分化”(seno‑differentiation)导致McSC选择性耗竭与白发。这是一种“自我牺牲式”的保护方案,直接把白发与防癌联系起来。

相反,致癌应激通过花生四烯酸代谢与生态位来源KITL抑制该过程,转而促使McSC自我更新并推动黑色素瘤发生。


决定色素组织衰老和癌症发展的干细胞拮抗命运示意图

研究人员通过精巧的实验设计发现,当黑色素干细胞遭遇DNA双链断裂时,会启动一种特殊的“衰老耦联分化”程序:放弃自我更新,定向分化为成熟细胞并最终耗竭,这直接导致头发因缺乏色素而变白。但正是这种“自我牺牲”,清除了携带损伤的干细胞,从源头阻断黑色素瘤生成。

而致癌物(如UVB/DMBA)会激活花生四烯酸代谢通路,通过微环境中的KIT配体抑制该程序,让受损细胞持续增殖形成肿瘤。

微环境:命运抉择的“裁判官”

干细胞的命运抉择并非孤立进行,其周围微环境起到关键调控作用。研究发现,生态位信号是决定McSC命运的关键因素。



正常情况下,微环境支持“衰老耦联分化”的防御机制;当致癌物介入,微环境信号紊乱,转而成为癌症“帮凶”。这解释了为何同样面临压力与损伤,有些人出现白发,有些人却面临癌症风险——微环境的信号平衡是核心变量。

研究人员还发现,随着年龄增长,生态位细胞因子表达下降,这会加速McSC耗竭,导致白发增加,但同时也可能降低了黑色素瘤的发生风险。

白发与黑瘤的“跷跷板”效应

这项研究的最大亮点在于首次在在体层面完成DNA损伤后McSC的时间序列命运追踪,定义了“衰老耦联分化”这一保护机制。

对领域的贡献在于:把“老化表型—肿瘤易感”统一为拮抗性干细胞命运与生态位场的耦合问题,为长期悬而未决的“白发与癌”的流行病学关联提供机制闭环。

研究发现,在DBP模型(Tyr‑CreERT2; BrafV600E; Ptenflox/flox)中,UVB诱导的表皮KITL升高促发类高CSD(lentigo maligna样)黑色素瘤;相反,IR显著抑制肿瘤发生。这证明肿瘤源自毛囊McSC的上行扩展与侵袭。

结 语

这项研究打破了“衰老即衰退”的固有认知,揭示白发等衰老表型可能是机体的保护性策略。它为我们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来理解衰老与疾病的关系——某些衰老现象可能是身体为了对抗更严重疾病(如癌症)而进化出的保护机制。

该研究还提示了潜在的治疗方向:通过调控AA代谢/KITL–KIT轴有望在皮肤肿瘤预防与色素再生之间实现“可控切换”,兼具临床与产业场景。

如果说以前我们像“摸黑前行”,那这次研究就是在干细胞生态位里点亮了一盏灯——未来可能把“白发—黑瘤”这对“跷跷板”调到更安全的一端。

这项研究为我们理解衰老与肿瘤的关系提供了全新视角,也为未来开发同时针对抗衰老和防癌的新型治疗策略奠定了理论基础。下一次当你看到白发时,或许可以换个角度思考——这可能是身体正在保护你远离更大的健康威胁。
回复 编辑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繁體中文| 联系我们|小黑屋|今日澳洲  

GMT+10, 2025-10-11 09:23

© AusToday.com.au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