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澳洲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赖清德推“台湾之盾”防空系统 释放哪些政治讯号?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BBC 发表于 昨天 2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图像来源,EPA


10日10日台湾举行中华民国114年国庆典礼,赖清德首次宣布将打造“台湾之盾”防空系统,并承诺国防支出在2030年将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5%。

这是赖清德上任总统后第二次发表“双十节”演说,他并没有如过往提及“两岸互不隶属”,也未强调台美关系,被指是语气最收敛、温和的一次。

至于国家论述,他提到“台湾”的次数超过50次创新高,“中华民国”则只有四次,而在前一天的国庆晚会上,他表示“没有台湾就没有中华民国”。

专家对BBC中文解读,这次演说重点着墨内政及经济问题,外交、两岸方面的政治讯号较少,反映了赖清德政府面临的政治现实,而大罢免后的朝野裂痕也未见修补迹象。

“台湾之盾”防空计划



图像来源,EPA

图像加注文字,双十典礼在台北的总统府前广场进行

赖清德的演说以“变局中 奋起的新台湾”为题,最受外界关注的是他首次提出将打造“台湾之盾”(T-Dome)防空系统。


“台湾之盾”的命名延伸自以色列的“铁穹”(Iron Dome)与美国的“金穹”(Gold Dome),象征台湾将建立一套全域、多层次的防空系统。

成功大学政治系教授王宏仁向BBC中文指出,赖清德认为“蔡英文的成就是打造潜舰,他的成就就是防空体系”,这项计划意味台湾未来国防预算提升有明确投资方向。

“如果是建立类似以色列铁穹系统,将会需要大量预算,并不容易。至于哪些国家会参与?不仅是美国,其他国家也有可能,包含跟以色列合作,细节都还需要进一步讨论。”

台湾国防安全研究院战略与资源研究所所长苏紫云向BBC中文表示,中国持续扩张海空兵力,包括东风15、东风16等弹道导弹、东风17高超音速导弹,以及大量长剑巡弋导弹与无人机,对台湾构成日益严峻的空中威胁。

他指出,台湾未来的防空建设,将整合现有的“爱国者三型”、“天弓三型”、“强弓”导弹,涵盖高高空、高空、中低空与低空的防卫层级,若台湾能建立完整的防空系统,“中国发动突袭的军事诱因将大幅降低”,突袭行动也将失去战略意义。

此外,苏紫云认为,国防预算的投入不仅能强化台湾防卫能力,也有助推动国防产业升级至“国防经济”层级,进一步带动整体经济动能。

赖清德在演说中重申,二战的结果告诉所有人,侵略必败、团结必胜,“和平必须靠实力”,他宣示明年度台湾国防预算将按照北约标准超过GDP 3%,2030年前达到5%,并将引进高科技与AI技术,持续投资国防创新科技。

美国德州山姆休士顿州立大学政治系副教授翁履中表示,赖清德第一个任期将于2028年届满,2030的达标时间点超过其任期,“显然是说给美国听的”,以回应美国特朗普政府的期待。

“这反映出赖清德总统和团队很清楚,现在的台美关系跟过去不同,美方不会跟台湾客气,希望清楚听到‘台湾愿意自我强化’的具体承诺,5%的数字就是一种外交喊话。”

他续指,台湾要打造新的防空系统并非短期内能实现,因此赖清德的宣示有明显的宣传意图。

华府智库大西洋理事会非常驻研究员宋文笛则指出,“台湾之盾”属防御性武器系统,不给北京藉口指责台湾“制造麻烦”,对内则是减缓外部威胁、保护台湾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之举,“政治上能加分”。

“中华民国”还是“台湾”?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图像加注文字,到场观礼的台湾民众

赖清德的演说时长27分钟,提及“台湾”的次数多达54次,较去年多出十次;今年提到“中华民国”与“中华民国台湾”共四次,较去年的八次减少一半。

王宏仁表示,赖清德论述明确变化,提及“台湾”次数创下新高,其在演说开头提及台湾“解除戒严天数”超过戒严统治天数,强调台湾人认同和团结基础不分党派,而是台湾民主化的共同记忆,“最大公约数是民主台湾”。

台北大学公共行政暨政策学系教授刘嘉薇向BBC中文表示,总统赖清德的演说打“悲情诉求”,“虽然是庆贺国庆,但全程表情严肃,几乎没有看到笑容,”在国庆日向民众提出台湾解严时长,不仅强调民进党对台湾民主化贡献,用意也在唤起民众对土地的认识跟认同。

翁履中教授分析,赖清德上任后让“中华民国”成为象征性的国名,“台湾”为实质主体,这是过去几年民进党很成功的操作——蔡英文时代创造出“中华民国台湾”作为过渡性框架,到了赖清德时代,“中华民国”不再需要去辩论,而变成可以接受。

“对传统蓝营的选民来说,也逐渐习惯执政党不会强调‘中华民国’,然后就接受了‘有讲就好’的现实。换句话说,‘中华民国’不再是争议焦点,而是一个形式化的共识符号。”

台湾大学政治系教授、曾任国民党大陆事务部主任的左正东认为,赖清德强调“民主”和“台湾”,对多数台湾人在认同和归属感上具有说服力,但他以总统身分在国庆场合演说,外界仍是期待他能回应国家定位的问题。

他指出,宪法上台湾的国名就是“中华民国”,“世界上叫我们台湾,是因为他们不承认中华民国”,他认为赖就任以来,一直被评断是“台独工作者”还是“中华民国总统”,“他这篇演说,并没有让大家觉得他距离中华民国更近一些”。

蓝营方面,前总统马英九继去年缺席国庆大会后,今年再次未有出席。马英九基金会执行长萧旭岑表示,赖清德总统近日仍强调“新两国论”,并意图在国庆营造历任总统、朝野政党都背书的场景,马英九无法认同。他并批评,“新两国论”只会将两岸拖向战争,让台湾更危险。



图像来源,BBC Chinese / I-ting Chiang

图像加注文字,今年双十国庆典礼的礼宾包,包含棒球帽、保温瓶、毛巾、胸针等

两岸论述“上任以来最谨慎”

有别于去年,赖清德今年的国庆谈话对两岸关系着墨不多,不再出现“两岸互不隶属”等强硬字眼,整体语气明显较以往收敛温和。

翁履中形容,这是赖清德“上任以来最谨慎的一次谈话”,除了刻意避开两岸的政治敏感字眼,甚至连“深化台美关系”也没有强调,这个转变反映出赖政府目前面对的政治现实。

“大罢免案失利,台美关系也不如过去,他显然意识到,台湾社会对政治对抗已经产生疲劳,他必须让自己显得更稳、更理性。整体上,他要表达‘我不是挑衅者’,希望让国际社会放心。”

刘嘉薇也指出,赖清德整体演说内容强调内政发展,未特别着墨两岸关系,“只说军费增加,不直接提两岸关系”,“讲给中方听的部分较少”。

赖清德今年演说仅两次提及中国,一次为前段指台湾今年经济成长率为亚洲四小龙之首、超越中国,将中国作为经济表现对照组。BBC记者在现场观察,这段内容是观礼民众对赖清德演说最有感的部分,多投以热络掌声。

第二次提到中国,是赖清德在演说中后段,今年二战终战80周年脉络下呼吁中国“体现大国的责任”,停止扭曲联合国大会第2758号决议以及二战历史文件,“并且放弃以武力及胁迫方式改变台海现状,共同维护印太和平稳定”。

王宏仁指出,赖清德以总统高度提及联合国大会第2758号决议,虽然较为敏感,但其未解释决议内容,仅呼吁中国不要扭曲,“他明确释放的两岸关系立场,是台湾会跟区域伙伴致力维持现状,维护台海安全稳定”。

左正东也表示,在二战历史文件方面,赖清德的说法非常模糊,保留了两岸各自解释的空间,试图为两岸关系降温。

他进一步分析指,相较于今年520就职周年演说完全没有提及两岸关系,赖清德在国庆略有提到两岸,显示他在台美关系有改善的情况下“更有一些把握”。

“近来与美国的互动,一方面让他对美国的尺度有掌握,增强了在两岸上的信心,但另一方面也同时制约他,美国不希望与中国在贸易谈判期间有冲突,赖清德考量到台美关系也不敢在两岸问题上刺激北京,尽可能保持自我克制。”

针对双十讲话,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在例行记者会回应称,赖清德翻炒“民主对抗威权”谎言,兜售“台独”分裂谬论,歪曲挑战历史事实和国际共识,“再次暴露其冥顽不化的麻烦制造者、危险制造者、战争制造者本性”。

宋文笛认为,无论赖清德发表何种言论,北京都将感到不悦,因此其演说对象不在于对岸,更多是确保“国际友人”清晰看到台湾的自我防卫决心,同时让台湾民众感受到总统对他们的关注与关怀。

朝野有没有和解迹象?



图像来源,AFP

图像加注文字,朝小野大格局下,赖清德为弱势政府,在野的国民党以多数议席主导国会,图为立法院长韩国瑜的资料图片

内政方面,这是台湾大罢免潮后首次双十国庆,朝野撕裂未见修补痕迹。

赖清德在演说中强调“今年是台湾崛起的一年”,他列举多项经济成果,包括经济成长率由3.3%大幅上调到5.1%,出口金额创新高,就业状况25年来最好,股市连续六个月上涨站在27,301历史高点,外汇存底首度突破6000亿美元大关等等。

他表示,这些亮眼的经济成果、政府科学园区等关键政策,“是几十年共同努力所淬鍊出来的重大产业成就,是全体台湾人民的资产”。

宋文笛分析,赖清德需要对在野党伸出橄榄枝,以促进朝野和解,“然而在蓝绿对立的此刻要说过多好话,绿营基层亦可能不满”,因此赖选择间接肯定过往国民党政府长期规划的贡献。

而在赖清德讲话前,国民党籍立法院长韩国瑜首先致词,细数过去一年台湾中南部和花莲因水患风灾严重受创,并指股市虽涨破26000点,但月薪不到3.1万元的劳工高达120万人。

他又提及大罢免造成社会撕裂、去中化政策激化战争机率、意识形态拖累的能源政策,以及关税谈判牺牲台湾未来等,形容这些无形压力“一旦溃堤就足以让台湾灭顶的隐形堰塞湖”。他表示要解决台海战争、党派分裂、关税失利这“三座堰塞湖”,呼吁国会改革与政党合作。

民进党则在典礼后发表声明,批评韩国瑜在致词中有多则不实资讯及政治攻击,在国际瞩目的庆典上“将国内政治斗争搬上枱面”、“贻笑国际”,该党对其不当言行表达可耻和抗议。

学者翁履中解读,尽管赖清德在演说中释放团结讯号,多次强调“台湾是全体台湾人的台湾”、“不遗漏任何人”等,但民进党事后对于韩国瑜的反应,“几乎让总统刚喊完的‘团结’立刻破功,政党对立不只没降温,反而更显得彼此毫无包容”。

左正东则表示,赖清德的讲话并没有把朝野合作当成政策目标,而他上任一年半以来政绩有限,因此“有一种急迫感”,在演说中重点提出经济层面的可交付成果(deliverables),“民众现在最关心的还是经济民生问题”。
回复 编辑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繁體中文| 联系我们|小黑屋|今日澳洲  

GMT+10, 2025-10-11 05:41

© AusToday.com.au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