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澳洲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巴基斯坦利用中国技术向美国出口稀土?外交部辟谣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中国不仅有稀土矿,更掌握开采冶炼加工技术

近日来,中国商务部关于严格管控稀土相关技术出口的新规引发广泛关注,这本来是一件好事,但却有很多杂音传来,包括咱们军武的评论区,也有很多人留言——“巴基斯坦稀土刚运往美国,中方就堵住了漏洞”。

13日,环球时报记者专门就此事提问,外交部发言人林剑的回应简洁有力——这些报道要么是不了解实情,要么是捕风捉影,甚至是挑拨离间,缺乏根据。一场看似有鼻子有眼的"稀土风波",就这样被一锤定音地澄清了。



▲外交部犀利辟谣

咱们先把这个谣言的"剧本"拆开来看看,到底编得有多离谱。整个故事分三步走:第一步,巴基斯坦用中国提供的设备和技术开采稀土;

第二步,巴基斯坦转身把这些稀土卖给美国,甚至还送了稀土样品表示要合作;

第三步,中国一怒之下出台新规定,严格管控稀土技术出口,就是为了反制巴基斯坦这种"吃里扒外"的行为。

整个故事逻辑完整、情节起伏,很符合"农夫与蛇"那种让人气愤的叙事套路——中国帮了兄弟一把,结果兄弟转头就把好东西送给了咱们的对手。

但这个故事有三个硬伤,个个都是致命的。



▲稀土开采冶炼加工产业链非常精细,巴基斯坦根本不掌握

第一个破绽:巴基斯坦压根就没用中国设备技术去开采什么稀土。稀土开采可不是随便买几台挖掘机就能干的活,它需要专门的勘探设备、选矿设备、分离提纯设备,还得有完整的技术方案和环保措施。中国对这类战略性技术和设备的出口管制一直很严格,需要层层审批,哪能说用就用了?



▲我们假设巴基斯坦排在第11,你觉得够美国用吗

而且更离谱的是,无论是稀土探明储量,还是稀土产量,巴基斯坦都属于名单上根本查不到的那种,连开采和出口的条件都不具备,怎么就突然有能力去满足美国的胃口呢?



▲营销号们广为流传的图片和介绍

第二个破绽更是离谱到家了:巴基斯坦领导人送给美国的那块矿石,根本就不是什么稀土,而是巴宝石的原矿样品。这个乌龙犯得可真够大的。巴宝石是什么?就是巴基斯坦出产的红宝石、祖母绿、海蓝宝石这类传统宝石,主要用来做首饰,属于高端消费品。而稀土是啥?那是镧、铈、镨、钕这些化学元素,是生产高科技产品必需的工业原料,比如手机屏幕、电动车电机、导弹制导系统都离不开它。



▲巴基斯坦是重要的天然宝石产区

把宝石说成稀土,这就像把钻石戒指说成是石墨烯——虽然都是碳元素,但用途差了十万八千里。更何况,林剑明确说了,这块宝石原矿还是工作人员从市场上买来的,就是个普通的外交礼品(很符合特朗普的品味),哪来那么多阴谋论的空间?

第三个漏洞在于对中国出台管制新规的解读。谣言把这事儿描述成"中国恼羞成怒,出招反制巴基斯坦",听着挺解气,但完全不符合事实。



▲稀土出口管控非常合理

外交部发言人明确表态,中国日前发布的关于稀土等相关物项的出口管制措施,与巴基斯坦没有任何关联。

这是中国政府依据法律法规完善自身出口管制体系的正当做法,目的是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与地区稳定,履行防扩散等国际义务。就像你家祖传的独门配方,不可能随便教给外人,这跟谁得罪你了没关系,纯粹是保护自家资产。

把这三段拼在一起看,整个谣言的逻辑链条就全散架了:巴基斯坦没用中国设备采稀土,送给美国的也不是稀土而是宝石,中国出台的管制措施更不是针对巴基斯坦。三个核心情节全是假的,这故事还怎么讲下去?但偏偏就是这么个漏洞百出的东西,在社交媒体上传得有鼻子有眼,还配上各种"内幕分析""专家解读",搞得好像真有那么回事似的。



▲印度媒体《亚洲时报》

那么这场谣言背后的意图是什么?其实不难猜测。

这个谣言之所以能传播开来,一是利用了大家对稀土这种战略资源的重视,知道这事儿敏感,容易引起关注;二是利用了普通人对矿产、宝石、稀土这些专业概念的模糊认知,反正都是石头,混为一谈也不容易被发现;三是利用了挑拨离间的老套路,把中巴这对铁哥们儿描绘成有嫌隙、有矛盾,这种"反转剧情"天然就有传播性。中巴关系这么牢固,自然让一些试图在地区制造分裂的势力感到不舒服。

更有意思的是,当我在海外媒体检索相关新闻时,发现谣言的源头正好是南亚某国知名媒体,你们看,这不就是典型的舆论战、认知战吗?
回复 编辑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繁體中文| 联系我们|小黑屋|今日澳洲  

GMT+10, 2025-10-14 09:13

© AusToday.com.au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