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澳洲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深圳月薪3万富二代“外包妈妈”真相其实很赤裸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拾遗 发表于 昨天 23: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1

教育的赤裸本质,就是拼爹。

最近,富二代“外包妈妈”这个职业火了。

月薪数万、住豪宅、出入头等舱和奢华酒店,公费出国旅游是家常便饭,还能享受顶级富人的生活。

这个工作听上去十分诱人,那到底是做什么事?需要达到什么条件?

一位叫做张琪的从业者,揭开了神秘面纱,让我们看到了最真实的“外包妈妈”的日常。

她目前的月薪是3万,住在深圳豪宅,和富二代同吃同住。

“外包妈妈”的正式称呼,是儿童陪伴师,唯一的工作职责,就是被富人聘请过来,全方位辅导富人的孩子。

张琪的工作时间,是24小时制的。

从每天早上富二代的穿衣洗漱,到早餐的搭配,再到送上学,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都在她的工作范畴。

听上去这份工作并不难,这不就是全职保姆吗?

但富人看中的显然不是这一点,当初她击败几十名竞争者,经历三轮严苛的面试,才得到这份工作,凭借的是她名校毕业的学历、英语专八的技能、以及一口流利的、且没有口音的英语口语。

因为雇主的孩子在一家国际学校上学,他们要求张琪在和孩子相处的时间里,必须全程用英语交流。

不仅如此,只要孩子表现出对哪方面感兴趣,她必须马上要学习相关专业,不管是小语种,还是艺术鉴赏,或者是其他特长,她都要在短时间内掌握相关知识,并且教会孩子。

因此能胜任这份工作的,必然是学习能力超强的。

除了学业和特长辅导外,她还要负责孩子的心理、行为规范。

张琪说过一个细节:她带的这个孩子会打人,带她的阿姨被折磨到离职。

雇主选张琪的另一个原因,是她具备心理学知识,但实践起来依然困难重重。最开始相处时,孩子也会动手,甚至将她气哭多次。后来她找到和孩子相处的方式:适度强硬回击,坚持底线。

几次之后,孩子不再容易蹬鼻子上脸,她再慢慢撬开孩子的内心,了解了孩子只是需要更多陪伴和关注。

弄清楚根源之后,她对孩子进行了长期的心理疏导,孩子的暴力行为一点点得到扭转。

2

从衣食住行的照拂,到学业和特长上的辅导,再到心理和行为上的规范,儿童陪伴师既是“妈妈”,又是全面的家庭教师。

看到这一幕,网友们感叹道:最不缺钱的富人,又把教育卷出了一个新的高度。

富人对“儿童陪伴师”的需求有多强烈呢?

据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儿童陪伴师招聘量同比激增320%,硕士学历者最高年薪达50万。”

一位心理学博士参加过多次面试,她说过程堪称血雨腥风。

语言能力是基本关,雅思8.5分的也大有人在。

除了英语、日语、法语等,掌握瑞典语、西班牙语也很吃香。

不少人毕业于名校,比如哈佛、剑桥,清华、北大,有特长是加分项,如钢琴十级证书,羽毛球相关证书,心理学相关证书等等,优秀的应聘者会成为富人争抢的对象。

当一个高学历的人才,24小时贴身辅导孩子,可以想像这样的孩子会有多优秀。

学习也好,心理素质也好,兴趣爱好或者艺术水平也好,都能维持在很高的水平,简直可以说是“六边形战士”。

看完这一切很多人不禁感叹,从前总以为孩子学习不好,是天赋和努力不够。

但后来才明白,教育不是孩子一个人孤军奋战,父母能给予多少资源,父母的认知在什么层次,都影响了孩子的未来。

教育的本质,归根结底就是拼爹。

3

教育的本质就是拼爹,但必须要说明一点的是,这拼的不一定就是金钱,更核心是父母的认知和精神,以及为孩子规划未来的能力。

今年长沙中学生张乐天爆红网络,高考分数662分,通过国家“强基计划”选拔,被清华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录取。

2024年,他就在全国中学生奥数竞赛中拿到了金牌。

除此之外他还多才多艺,古筝十级,围棋三段,对运动也十分擅长。

很多人觉得他很优秀,非常羡慕,而当我看到他父母之后,一切都豁然开朗了。

张乐天的妈妈是英语老师,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给他做英语启蒙,并且规划十分细致。

她也在一直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不断提升自己,以便于更好地辅导孩子。



妈妈抓英语,而爸爸就抓奥数。

爸爸对数学非常热爱,在很多方面激发了张乐天对奥数的兴趣。

在张乐天做奥数题目时,爸爸常常在一边陪着一起学,甚至经常凌晨两点还在做奥数题,就是为了在儿子疑惑时,能第一时间给予正确解答,并且提出更多解题的思路。

在张乐天家里,电视、手机、电脑都是摆设,父母陪伴他时从不看手机,从他出生开始就在滋养他。

这样的家庭氛围,很多家长一天两天可以做到,但十几年如一日的坚持,试问有哪个家长又可以?

张乐天妈妈说过一句话:“家长要懂得规划,天赋不是一切。”

深以为然。

即使天赋异禀,没有家长的悉心浇灌与栽培,最终也只会落得“伤仲永”的悲剧。

孩子们之间的分数,看似比的是孩子的分数,实际比的是父母的财力和精神力。

就像张乐天的父母一样,他们还能精通高中的英语和奥数,而绝大部分中国的普通父母,连初中的奥数和英语都搞不明白,更何况是辅导孩子了。

有钱人家遇到这样的情况,可以用钱解决,而普通人家的孩子就只能靠命运了,这也是名校里面农村孩子和底层家庭孩子越来越少的核心原因。

4

武志红说过一句话:父母大概率就是孩子的命运。

孩子的未来在哪里,能飞多远,取决于父母提供了什么。

忽然想起同时被五所世界名校录取的雷子昂。



他不是富二代,但父母给他的人生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从小父母便带着他四处游历,开阔眼界,发掘他的兴趣所在,并且放大优势。

不管是唱歌、跳舞,还是钢琴,他都考到了满级。

雷子昂喜欢研究昆虫,父母也绝对支持,论文还被国家核心杂志录用,父母给他指明了方向,“可以尝试去考国外的大学,说不定离你研究生物的梦想更近呢?”

在雷子昂决定从事生物研究工作后,父母和他一起制定计划:报名、考试、发表论文,最终,他接到了帝国理工学院的橄榄枝。

这让我想起武亦姝的父母说过的话:“真正的教育,其实就是拼爹妈。但教育语境下的拼爹,不是官二代、富二代的寄生和遗传,而是比拼父母的观念,以及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处事方式。”

5

写到这里,我的感触其实挺深的,有的孩子优秀如天上月,有的孩子平凡如尘间土。

看着别人家孩子,往往会感慨自家的是来凑数的,很多家长又忍不住要焦虑了。

在这里我想分享自己三个观点:

第一,尽量别把焦虑传导到孩子身上。

优秀孩子背后都站着优秀的父母,你对孩子打也没有用,骂也没有用,即使他拼尽万分的努力,可能连别人孩子的背影也追不上。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何止是八辈子,教育就像是一场接力赛,在你们这一棒的时候就已经输了,对孩子再多的苛责也没有用。

所以平常心一点面对差距,不要和别人的孩子比,就拿自己和自己比就行。

第二,幸福与金钱不一定成正比。

父母想要孩子功成名就,最终还是希望孩子获得俗世的幸福。

但是,幸福与考试分数无关,与赚钱多少无关,与获得的多少无关。

学霸不一定都幸福,学渣也不一定都不幸。

只要孩子在成长的每一天,都能有所收获,健康快乐,这又何尝不是一种能力?谁规定成功的人生才能幸福呢?

第三,相信言传身教的力量。

我写以上2点,并不是鼓励所有家长都去躺平,而是想告诉大家先去心平气和接纳,然后再慢慢去改变。

一个家庭最可怕的不是贫穷,而是父母躺平不思进取。

希望孩子爱阅读,就要和他们一起读书。

想要孩子不沉迷手机,就要自己先放下手机。

比如一位爸爸为了让儿子爱上读书,花十年建了一个微型图书馆,孩子疯狂爱上了读书。



还有一个家长为了和女儿有共同语言自学法考,最终影响女儿,保研到北京大学攻读法律硕士。



你是什么样子,你的孩子就会是什么样子。

不思进取的父母,养不出奋勇拼搏的孩子。

教育就像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棵树撼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影响另外一个灵魂。

言传身教的力量,永远比逼迫和控制更强大。

如果说育儿是一场修行,为人父母最该做的,是先把自己修炼好,孩子才能在你的肩膀上,看到更大的世界。
回复 编辑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繁體中文| 联系我们|小黑屋|今日澳洲  

GMT+10, 2025-10-20 09:30

© AusToday.com.au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