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澳洲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印媒:巴基斯坦还要打印度?中美都乐于看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印度媒体《ThePrint》10月20日刊发评论文章称,巴基斯坦可能还会打印度,目标不再是克什米尔,而是印度经济腹地。

文章声称,在5月的“辛杜尔行动”中,印度军方对巴方实施了精准打击,使得巴基斯坦国内对军方失利颇有微词,所以巴基斯坦军方不太可能就此偃旗息鼓。

意思就是,巴基斯坦吃了亏,不服气,正在想办法找回场子。

文章推测,下一轮行动将重点围绕印度经济设施展开,尤其可能对准古吉拉特的炼油厂、港口、工业园等目标。

文章认为,打击经济资产比传统边境冲突更具现实性、破坏性和宣传价值,只要一枚导弹击中港口或炼油厂,就能重创印度经济信心,进而引爆资本市场的恐慌,从而对印度经济造成战略打击。

文章还提到了巴基斯坦与美国的关系愈发密切,认为这种过度积极的交往表明,第二轮交锋可能已经不远,印度必须为数周甚至数日内再次爆发冲突做好准备。



(印媒报道截图)

文章说的打击印度经济目标,指的就是古吉拉特邦,该地在印度舆论中,普遍被视为极有可能遭到巴基斯坦打击,倒不是因为防守最薄弱,而是因为这里属于高价值目标。

古吉拉特邦与巴基斯坦西部接壤,平原地带开阔,适合远程导弹或无人机突袭,且部分区域如锡尔克里克地带历史上就存在争议。

此地有极大的战略价值,有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炼油综合体之一,还有由俄罗斯控股的能源基地,以及多个阿达尼集团旗下的深水港与天然气终端。

这些资产不仅承担印度能源生命线功能,还连通深水港、管网、海运链,负责对外出口原油衍生品,任何损毁都将对印度造成连锁打击。

此外,古吉拉特邦具有政治象征性,印度总理莫迪就来自此地,攻击古吉拉特将对执政党权威构成直接伤害。

可以说,古吉拉特既是印度的国家脸面,也是财富命门,那么对于巴基斯坦来说,自然就是高价值目标。



(辛杜尔行动中被击落的印度战机残骸)

文章进一步分析了古吉拉特遭到巴基斯坦攻击后,印度可能面临的短期与长期冲击。

在短期内,最直接的是金融市场信心崩盘,尤其是能源、基础设施和出口导向型行业将受到严重打击。

股市恐慌性下跌、卢比汇率下挫、国际评级观察调整都有可能同步发生。

而炼油、天然气、港口设施一旦受损,也将影响中东原油的再出口和印方自身的供应链稳定。

印媒担心很可能导致印度GDP下降1到2个百分点。

而长远来看,这种打击还会动摇印度一直试图塑造的“全球南方领导地位”,对内则会导致莫迪一直自我塑造的形象受到挑战。

毕竟作为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怎么能够一直挨打呢?

一次“辛杜尔行动”失败了,能够靠着宣传扭转国内的看法,再失败一次,还能继续忽悠住印度人吗?



(印度能源设施)

对可能到来的“辛杜尔2.0”,印媒提出了三点应对之策。

其一,拉升内需,释放市场活力,加快去监管、去牌照、私有化改革,让私企跑得更快。

其二,加速军工整合,强化联合作战能力,尤其是国产无人机、导弹系统的建设,以及战区联合作战指挥体系的尽快落地。印媒认为,和平时期,各军种倾向本位主义,只有战时才能打破壁垒推进整合。

其三,缓解内部撕裂,无论短期政治利益如何诱人,是时候在党派之间建立最低限度的共识与团结。

三点建议包括经济、政治和军事,看起来面面俱到的,但是恐怕最后一条才是重点,即团结反对派。

其重要之处在于,当印度政府将失败粉饰为胜利之时,反对派不要跳出来拆台。



(美巴互动频繁)

文章还提到了巴基斯坦与中美的关系,将巴基斯坦与美国日益密切的互动,视为巴方对印度动手的一个信号,甚至认为中国和美国都会乐于见到巴基斯坦进攻印度经济目标。

最近美国和巴基斯坦之间的互动,就集中在能源和资源方面,目的之一,就是在印度与美国因购买俄油、制造业政策等问题摩擦升温的背景下,用巴基斯坦作为区域平衡杠杆。

而如果巴基斯坦出手袭击的,恰好是俄罗斯控股的印度炼油厂,那么对美国而言更是一石三鸟。

如此一来,美国就能营造这样一种叙事,你不老实,我的盟友就去打你,而且专打你能源设施。

但要说中国也会乐于见到,那就是臆想了。

中国绝不会欢迎南亚爆发新的战争。中国与巴基斯坦虽然是全天候战略伙伴,但中国是一个和平大国,不希望看到任何战争爆发,尤其是周边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而且一旦印巴再次爆发冲突,且涉及经济目标,还可能波及中巴经济走廊与瓜达尔港建设,进而引发全球供应链震荡,甚至危及中东航道安全,这可不是中国希望看到的。

因此,虽然中国与印度的关系仍然处在低位,但并不代表中国希望巴基斯坦去打印度,这并不符合中国的利益。
回复 编辑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繁體中文| 联系我们|小黑屋|今日澳洲  

GMT+10, 2025-10-25 03:14

© AusToday.com.au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