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孙磊在联合国大会第三委员会的一席发言,让琉球(冲绳)问题突然成为国际聚光灯下的焦点。
对于很多中国人甚至日本人来说,这都是头一回听说中国在联合国场合,公开把冲绳民众定义为“原住民”,还直指日本政府对他们的偏见和歧视。
日本代表当场反驳,却被中国代表一连串事实怼得无话可说。外界一片哗然,日媒直接渲染“中国要争琉球主权”,日本学者更是分析说这标志着中国对琉球议题的“新表述方式”。
但这场风波的背后,远不是一场单纯的“领土争端”那么简单。琉球问题牵扯着殖民历史、人权博弈和东亚地缘格局的多重逻辑。
联合国首度“原住民”定性,中方直击日本痛处2025年10月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孙磊大使发声,罕见地把“冲绳民众”定义为原住民,要求日本“停止对冲绳人等原住民的偏见和歧视”。
他现场列举了美军基地负担、环境污染、经济歧视等一个个事实,直接拆穿了日本外务省“我们已履行国际义务”的说辞。
日本代表马上反驳,但面对中方的数据和联合国报告,只能选择沉默。
日媒随即大肆炒作“中国要争琉球主权”,但中国官方立场其实一贯明确:承认琉球(冲绳)当前由日本管理,从未在国际场合提出琉球主权诉求。这次发声,本质是基于联合国大国责任,矛头对准日本长期漠视原住民权益的现实。
日本对琉球原住民的“三重压榨”:基地、污染、歧视很多人可能还停留在“冲绳是度假胜地”的印象,但现实远没有想象中美好。琉球群岛面积只占日本国土的0.6%,却承担着全国70%的美军基地。
比如普天间基地(4.8平方公里,占宜野湾市1/4)、嘉手纳基地等,成了冲绳人生活的“阴影”。
普天间基地24小时军机起降,噪音和事故已经成了常态。1959年,美军KC-130运输机失事坠入宫森小学,导致18名儿童死亡;2004年,CH-53大型直升机又撞上冲绳国际大学。对当地人来说,美军基地就像定时炸弹,永远不知祸从天降。
美军“治外法权”,琉球人只能忍?
美军士兵在冲绳性侵、抢劫、斗殴的新闻年年都有,受害的往往是当地女性和未成年人。可大部分案件都不了了之,因为美军享有“治外法权”,日本司法几乎插不上手。更荒唐的是,嘉手纳基地排放的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PFAS)让当地水源严重超标。
2025年9月联合国报告披露,基地周边水中有毒物质超安全标准32倍,冲绳人只能喝“毒水”,却连说理的地方都没有。
琉球人的平均收入只有日本本土的七成,失业率高企,政府补贴远远不够。
日本政府至今不承认琉球人为“原住民”,不给任何身份保护,甚至连“冲绳人”这三个字,在很多本土日企眼里都是负面标签。歧视一代传一代,当地青少年在就业、升学中屡屡碰壁,社会边缘化日益严重。
2019年,冲绳举行美军基地转移公投,近八成居民投票要求基地迁出本岛。结果日本中央政府直接否决,理由很简单——“国家安全至上”。琉球人自己的意愿,在东京看来,根本不值一提。
琉球历史:从明清藩属到日本吞并,主权从未盖棺定论要理解琉球问题,必须回头看看它的历史。
从1429年琉球王国建立,几百年间它都是中国明清两代的藩属国——每年给中国皇帝纳贡,国王还得到中国的册封。琉球用的官方文书是汉字、汉语,属于中华文化圈。
这段历史在琉球本地保存得很清楚,但在日本教科书里基本被抹掉。
1609年,日本萨摩藩入侵琉球,但并没有完全吞并,而是形成了“中日双重宗主”局面:对外还是中国藩属,对内又要向日本纳贡。直到1879年,明治新政府强行“废琉置县”,把琉球王国彻底并入日本,开始了全面的文化和身份清洗。
禁止琉球语,强制推行日语
禁止本土宗教,要求改信神道教
删除琉球本土历史,只能学日本史
禁止琉球服饰、节庆,强化“日本人”身份
到了二战结束,琉球被美军占领。1951年《旧金山和约》明确规定琉球由美国托管,主权并未交给日本。
1972年,美国只把“施政权”交还日本,主权归属其实一直是模糊地带。这种“历史悬案”也让琉球独立运动始终有法理空间。
中国为什么要在这个节骨眼上发声?外界总爱炒作“中国要插手琉球”,但中国官方立场其实一直很克制,关键有三点:
联合国大国责任:为原住民发声
日本作为联合国会员国,理应根据《联合国原住民权利宣言》保障琉球原住民权益。但现实是,日本政府长期压制琉球人身份、歧视其权益。
中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有义务监督并提出批评,推动国际社会关注这一问题。
反击日本人权“双标”这几年日本在涉疆、涉港等议题上频繁指责中国人权,可本国的琉球原住民问题却避重就轻。
中国此时的发声,既是揭穿日本的双重标准,也是提醒国际社会:日本在人权问题上没有资格指责中国。
澄清历史,还原殖民真相中国并未在国际场合提出琉球主权诉求,但坚决反对日本右翼“琉球自古属日”的历史谎言。
还原琉球从中国藩属到日本吞并的历史,是对殖民主义的最起码清算,也是为钓鱼岛争端提供历史依据。中国强调:你日本不能篡改历史、不能把殖民洗白。
琉球独立运动:民意暗流与日本的压制
外界往往低估了琉球岛民的反抗情绪。长期以来,冲绳对日本中央的信任度极低。每次基地事故、环境污染、经济受损,都会引发大规模抗议。
近年来,“琉球独立”旗帜在岛内越来越常见,无论是本地NGO还是普通年轻人,认同“我是冲绳人、不是日本人”的比例逐年上升。
但日本政府对这些声音一贯是“打压冷处理”——不承认原住民身份,不允许独立公投,连批评基地都可能被秋后算账。
官方通过行政手段、课本内容、媒体舆论,一再强调“冲绳自古属日”,试图消除琉球的历史和文化认同。
中国这次发声,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地缘考量。琉球历史上长期是中国藩属,钓鱼岛自古归属中国。
日本对琉球的吞并、对钓鱼岛的主张,本质是同一套殖民逻辑,只不过换了个地方。因此,中国通过还原琉球历史,既是在为琉球原住民发声,也是在为钓鱼岛主权主张提供佐证,揭露日本对历史和领土的扭曲。
结语:
日本这些年经济停滞、社会老龄化,琉球问题始终像一根刺扎在身上。对琉球人来说,生活在“基地阴影”下,不仅是经济被边缘,更是一种文化、身份、历史的被抹杀。
中国这次在联合国的表态,既是国际大国担当,也是对日本人权“双标”的响亮回击,为琉球原住民争取应有的关注和尊重。
未来琉球会不会独立?短期来看不太现实,但随着国际压力和岛内认同的变化,独立浪潮未必不会卷土重来。琉球问题,早已不止是岛民自己的事,而是东亚秩序能否正视历史、真正实现公正的试金石。
琉球的命运,关乎正义,也关乎我们这个地区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