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像加注文字,周三,特朗普抵达韩国前夕,抗议者聚集在首尔。Article InformationAuthor,碧嘉兰(Laura Bicker)Role,BBC记者,发自首尔
“不要特朗普!”数百名示威者高喊,声浪愈来愈大,逐渐逼近位于韩国首都首尔市中心的美国大使馆。
一排警察巴士阻止他们抵达大门,但舞台与扩音器让他们的声音在光化门广场上空回荡,传入美国总统特朗普的代表们耳中。
以韩国活跃的抗议文化而言,这场集会规模细小,而且并非唯一。在几百公尺外的景福宫大门前,另一群示威者高举标语,喊出截然不同的口号。
“不要中国”,还夹杂着“中共滚出去!”等口号。人数同样是数百人,对韩国而言并不算多。
尽管如此,这个晴朗周六在首尔市中心的抗议人潮,仍反映出韩国总统李在明本周在接待美中领导人时,必须进行的外交平衡。
首尔长期以来是美国的重要盟友。
领导人常以“血盟”形容这段友谊,源自1950至1953年的韩战,美军协助抵御朝鲜入侵。韩国至今仍仰赖华盛顿的安全保障,但也需要中国这个最大贸易伙伴与出口市场。
“这是一个特别棘手的时刻——韩国陷入两难。”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的达西·德劳特-维哈雷斯(Darcie Draudt-Vejares)表示。
“年复一年,韩国正体现出全球许多国家的处境:与中国有深度经济连结,同时也与美国紧密相连。如今,李在明正试图在这两大强权之间周旋。”
这种处境之下,他的国家甚至将在本周四举办特朗普与习近平的会谈,而这可能为两国时断时续的贸易战带来突破。
与美国周旋
现年61岁的李在明是一名资深政治人物,但眼下挑战重重。
历经半年动荡后,李在明在6月以压倒性优势胜出大选。
前总统尹锡悦短暂发布戒严令,引发大规模抗议与宪政危机,最终遭到弹劾,却也让国家陷入严重分裂。
李在明上任时,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已令盟友与对手震惊。美韩展开谈判,8月李在明造访白宫,展现亲和力,看似奏效。
韩国认为已安抚这位强势盟友。
首尔宣布将在美国投资3,500亿美元,并购买1,000亿美元的液化天然气。作为回报,特朗普同意将关税从25%降至15%。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图像加注文字,2025年8月,李在明在白宫与特朗普会面。
但随后,美国乔治亚州一座现代汽车工厂遭到大规模移民执法行动,逾300名韩国人被拘留。虽然大多数人已返国,但事件仍动摇了双边关系——尤其是考虑到现代汽车是美国的重要投资者。
“我不认为美韩关系已经破裂。”23岁的李慧妍(Hye-yeon Lee,音译)在美国大使馆外的抗议活动结束时表示。
“但我确实认为关系正受到明显侵蚀。”她补充道。
白宫也在贸易谈判中提高要求——特朗普如今要求韩国在美国进行现金投资。
尽管双方努力达成协议,但目前尚未签署任何最终文件,外界对两位领导人周三会面能否取得成果并不乐观。
“这次访问对韩国的繁荣与安全至关重要。但有趣的是,特朗普在这里停留时间越短,对李在明总统可能越有利。”亚洲协会美中关系中心资深研究员约翰·德鲁里(John Delury)表示。
“目前看来,双方在贸易协议上并未接近突破。如果特朗普来访、会谈顺利、24小时内离开,对韩国而言并不是坏结果。”
而民间也显然存在愤怒与幻灭感,部分源自特朗普具争议性的个人政治风格。这也是抗议出现的原因之一。
22岁的大学生金率怡(Kim Sol-yi,音译)手持一幅漫画标语,画中特朗普呕出金钱。
“他说韩国是‘提款机’,那真的让我很生气,”她说。“美国似乎把韩国当成现金奶牛——毫不掩饰——要求巨额投资。老实说,这让我很愤怒,也让我质疑美国是否真的把我们当成平等伙伴。”
图像加注文字,以韩国的标准来看,这些抗议活动规模并不算大。
尽管如此,韩国民众对美国的看法仍普遍正面。
根据美国皮尤研究中心今年稍早进行的一项民调,近九成受访者认为美国是韩国最重要的盟友。但该调查是在乔治亚州突袭事件发生之前进行的。
而对于本周另一位来访的超级强权——中国,民调结果则不那么友善。约三分之一受访者认为中国是韩国最大的威胁。
中国难题
“我今天出来,是因为我爱韩国,想要保护韩国,”27岁的朴多颂(Park Da-som,音译)在另一场反中集会上表示。
“我觉得大韩民国正逐渐受到中国影响。”她补充,但也表达了务实的立场。
“当然,我认为我们应该与中国维持一定程度的友好外交关系。我们不喜欢的是中共——中国共产党。”
自2016年首尔同意部署美国先进导弹防御系统以来,韩国的反中情绪持续升高,当时北京强烈反弹并进行经济报复。两国之间也有历史恩怨,关系始终不甚稳定。
尹锡悦遭弹劾后,国内政治分裂加剧,右派的不信任感也随之升温。中国干预成为阴谋论中的常见元素,指称尹是选举舞弊的受害者。
当时有数以万计的人要求尹下台,其支持者人数则相对较少,但声音激烈,至今仍有保守派边缘团体定期呼吁他复职。他们也是反中抗议的主力。
周末的抗议标语写着“韩国是韩国人的”,还有“阻止中国渔船”等口号。一间咖啡厅因在网路上宣称拒绝接待中国顾客而遭批评。
这类事件引发种族歧视的指控,但27岁的抗议者秀彬(Soo-bin,音译)不认同:“我们重视民主自由与自由市场经济。我们希望大韩民国是一个保障所有自由的国家——结社、集会、宗教与言论自由——这就是我们站在这里的原因。”
图像加注文字,韩国的反华情绪日益高涨。
观察人士指出,这种观点属于少数,仅代表韩国选民中的一小部分。
不过,在总统李在明放宽中国旅游团签证规定后,反中言论确实略有升温。
李在明试图透过立法来遏止抗议活动,提出禁止煽动仇恨或歧视的集会法案。他一向主张加强对中关系,也明确表示这将是其施政方向。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预计周六与李在明进行一对一会谈,这是他11年来首次访问韩国,尽管北京距离首尔仅一小段航程。
“如果李总统能在经济方面有所成果,大家都会给他空间,除了那些极右派的边缘立场,”约翰·德鲁里表示,“李总统的施政方向其实更偏向中间,而韩国的中间选民希望与中国维持良好关系。”
与超级强国相处
习近平将于周四抵达韩国,在与特朗普会面后,将前往古都庆州,与其他领袖一同参加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共停留三天。
他在韩国的停留时间比特朗普更长,这对中国而言是一次重大的外交机会,藉此展现中国作为更稳定的贸易伙伴与全球强权的形象。
前任韩国领导人尹锡悦对中国立场强硬,双边关系恶化。现时与北京改善关系,也可能有助于李在明与朝鲜领导人金正恩展开对话。
这也是他与所属民主党一直推动的方向。过去特朗普与金正恩的历史性峰会,也是在同一政党的韩国领导人协助下促成。
这次是否有可能再度发生?美国总统已表示愿意对话,但平壤方面尚未回应。
图像加注文字,韩国目前是全球最具软实力的国家之一。
撇开金正恩不谈,这周对韩国与李在明而言意义重大。
美国的影响随处可见,从音乐到宗教,但如今韩国已是富裕的软实力强国,拥有自己的发声权。
街头上,穿着韩服的西方游客穿梭寻找Netflix热门影集《K-pop猎魔女团》的周边商品,或在韩系美妆店排队购买最新面膜。韩国经济也再度加速成长。
无论李在明如何在全球两大经济体之间周旋,他都难以承受与任何一方疏远的代价。
|